有一座山,山上有座塔,塔里住着一个老人,人人称他“解题者”。
世人有难题,无人能解,便登塔求解。老人不答,反而递上一面镜子、一张纸与一粒药。镜子照己,纸为笔记,药名“谦”。世人困惑不已,或愤然离去,或将药吞下,仍无所获。
有年,一个少年上山,不为求解,只想问:“人为何总陷于难题?”老人笑而不语,引他到塔后,让他看一群蚂蚁绕石前行,有的左绕,有的右绕,有的原地徘徊。少年忽然明白:“石不动,绕者各异。题不异,人异。”
老人点头道:“故有一解者,非解题,解人。”
少年遂留塔中,不求答案,只观来人。有者问情感,有者问事业,有者问死生。少年不答,只问:“你知不知你在问什么?”多半无言。
十年后,少年离塔,自称“非答者”,只教人一事:辨题之源,察身之能,行一可行。
庄子曰:解题者非解题也,解执著者也;执一答为真者,不识问之虚也。题者,天地之变也,问者,人心之影也。故以不定对不定,以变应变,乃为大解。
是以圣人不逐题,而观题之来处;不贪答,而察答之所落。知题自生,答随机转,如水应器,如影随形。以知觉为舟,以谦逊为帆,乘风破浪,不求彼岸,而乐于渡中。
故曰:“一题解,一题生;千题解,千题转。若求无题,先忘有答。”
世人爱解难,而不知难自生。解题若解蛇结,越扯越紧,莫若静观。
莫问“解为何”,先问“何为题”;莫求“答案何处”,先思“谁在问”。
若能视题如风,看心如湖,不随风起浪,答案自现其中。
❤️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,谢谢!❤️